《高層住宅住戶,您家飲用水有何不同?》這篇城市二次供水水質衛生的科普文章推送后,研究工作被大家廣泛關注,筆者瞬間覺得那些年“快樂”的采樣也值得了。讓我們將目光從城市居民小區轉移到城中村自建房上,請別忽略這片同樣高密度人群區域的二次供水衛生。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發展和擴張進程中,農村土地全部或部分被征用,村民仍居住在原始村落基礎上自發建設而形成的村莊。低廉的消費水平吸引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居住在城中村自建房(6層左右)。但城中村的自建房是在農民自家宅基地的基礎上進行的擴建,戶與戶之間往往空隙教小,村內人口密度大,這就導致了在用水高峰期很容易出現市政供水水壓不足的情況,即4-6層的住戶龍頭出水量很小,無法滿足日常用水需求。所以,城中村自建房往往通過設置屋頂貯水箱的形式來保障居民的用水需求,即城中村僅有的二次供水系統。
明確了屋頂水箱的概念,我們再來談談它的特征。首先,區別于居民小區封閉式水箱,城中村自建房樓頂的簡易儲水箱通常直接暴露在自然環境中,雨水、灰塵等均可以直接進入其內部,造成嚴重的外源性微生物污染。此外,由于陽光照射,屋頂水箱中的水溫會升高,從而加快氯消毒劑的衰減;而屋頂水箱的尺寸通常固定(基本直接購買,無定制),可能與消費者用水需求不匹配,這會導致水箱內換水率低和水體滯留,進一步的加劇氯消毒劑的衰減。這些特征均為微生物的再生,尤其是病原菌的重生長提供了有利的環境。